最近几年来中国渔具行业的迅猛发展,根据CAA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相关资料来源数据分析得知,目前中国渔具产品生产份额已占据世界渔具行业总产值的80%。然而,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渔具生产大国,人口红利所营造的短期浮华背后隐藏着产销链条脱节、自主研发欠缺、无市场主导权等诸多后续发展的隐患,这使得我们国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渔具制造大国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距离。深层短板所带来整体发展失调在当下国内渔具市场初见端倪。
渔具企业怎样摆脱同类相残的价格战深渊?渔具行业如何走出恶性竞争的同质化怪圈?追根究底,这一切有赖于渔具行业的产业优化升级,这也是中国渔具企业走向自主品牌经营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里总结五点,当代渔具企业可以从中进行尝试:
一、构建技术壁垒,发展异质化路径。
很明显,国内渔具行业价格战乃是同质化、低技术门槛产品泛滥所致。对比中日鱼钩差异可知,日本鱼钩无论在外观工艺还是实用效能上,是大多数国产品牌无法比拟的,尽管小件渔具的生产不及大型机械产品复杂,成功的品牌还是包含着智慧与核心科技。日本鱼钩除了采用一般的物理打磨技术,还加入了特殊化学制剂处理过程,因此在微观检测之下锋利无比。这样的核心技术需要反复的实验过程和科研投入。事实上很多国际品牌渔具在中国加工完成,国内的实业技术水平不容小觑,首先要调动国内渔具企业的自主研发意识,加强科研创新注资,以理性长远的策略导航企业发展,一定可以生产出代表国际水准的优质渔具。具有科技含量的个性产品才能有效规避低门槛竞争,摆脱价格战。
二、规范渔具产业链,明确利益与职能分配。
目前中国渔具行业同类化品牌泛滥、产品质量鱼目混杂的现象背后,是整体产业链职能分配失调所致。明明是上游生产导向型企业却越俎代庖自己联系客户直销,打消了品牌经销商后续推广的积极性;反过来,品牌导向型企业做大以后便考虑吃掉供应商的利益,自己投资生产。非理性的利益导向,使大量渔具企业贪婪盲目地觊觎眼前利益,缺乏专业投入的诚心和长远发展意识。因此,必须优化产业链条的职能分配,各司其职,各谋其利,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和盲目竞争。
三、深化客户体验调研,提升细节品质与售后服务质量。
消费者导向是未来渔具市场的趋势,客户体验决定产品的市场价值。未来渔具生产开发要从人性化、细节处入手。这里举个例子加以说明,2005年伽马卡兹新品“飞鸟”独到之处在于细节,钩柄正面开V沟,固线少摩擦;钩柄背面开螺纹槽,提高绑结强度,防脱钩。这样的设计使其品牌与众不同、一鸣惊人。细节不光是品质更是品味。品牌的质感和印象决定了消费者对其市场定位。比起国外品牌国内渔具企业更便于开展客户体验指导和系列售后服务,人性化的沟通和熏习更有利于培养品牌兴趣,提升企业信誉。总之,客户主导人性化经营才是提高竞争质量的王道。
四、改革组织经营模式,疏通供销渠道。
渔具产业优化升级离不开软件更新,现代专业化的组织经营模式比传统混杂式经销方式更能凸显企业品牌差异,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有序有效竞争,刺激整体产业标准规范和水平提升。现代连锁经营日渐成熟,可利用整体统一的资源人力定制科学发展策略推广到各个分店,实现规模化效益,进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持续统一的品牌形象,建立稳定销售网点。此外,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例如碳布原料供应来自德国和日本,2006的碳布危机使鱼竿产业陷入发展瓶颈。应当合理展开原料后产线的开发支持渔具原料供应产业发展,签订原料供应的长期合作伙伴。建立自主稳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才能使渔具企业具有长远规划的视野和气魄,自觉规避短视内耗的竞争。
五、定位品牌形象,培养消费群体
自主品牌经营之路是渔具企业发展的康庄大道,现代化的消费视角瞄准了商品身上的品牌附加值。醒目的品牌背景,可以使渔具产品直接摆脱使用价值的同类比较,直接作为文化标签实现市场价值。因此,渔具企业需要策略性地进行品牌定位,通过硬广、软文以多媒体形式推广,使品牌造型渗透到目标群体的日常生活领域,以各种公众活动刺激消费体验,建立品牌认同、培养忠实客户。经典渔具品牌的建立是整个渔具行业进入革命性良性竞争体系的起点。
未来中国渔具企业将要面对来自国际品牌市场的竞争,将要面对世界钓鱼人的梦想与需求,挑战与机遇并重,责任与希望同行,唯有坚守职业操守、力求长远发展,走在自己的路上,才能共同见证渔具行业最好的大时代。